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1939年,陈云同志撰写了《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他指出,以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尽了对党的全部责任,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可见,党员加强自身学习,不仅是个人的职责所在,还是改进工作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种规定、使命、任务,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责任。应该说,责任是与生俱来的,履行责任是社会人的本分。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力量所在,共产党员的责任更加明确而光荣。其中,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之一,这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就有体现:支部的任务之一是“教育党员,组织党员的学习”。新修订的党章更是明确规定,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充分表明,学习是党员应尽的责任,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素养的有效方法。好学才能上进,如果党员不主动学习、不刻苦学习,就难以称得上“合格”二字。
陈云同志一生坚持并积极倡导学习,是党内带头落实学习责任的楷模。延安时期,为了搞好中组部机关的学习,陈云同志不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还组织以领导干部为主的学习小组并担任组长。学习小组以学习马列原著和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为主要内容,以自学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深入浅出的授课和联系思想实际的讨论交流。这不仅有效提高了个人的能力素质,而且有力推动了单位工作,因而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在延安各中央机关进行了推广。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应看到,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我们的本领和能力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特别是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化发展新趋势,广大党员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进而不断增强本领能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只有从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大势出发,勇担责任,才能为学习提供强劲动力;也只有刻苦学习,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不断增强本领,更好履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善于通过学习汇聚时代智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延安窑洞的思想光芒,照亮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全国执政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突破,引领着一个文明古国创造出经济腾飞奇迹。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习近平同志就发出号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
学习的号角已经吹响。一路栉风沐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不曾停下“赶考”脚步,始终保持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精神状态。当前,广大党员要积极承担起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的责任,不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负新使命、激发新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丽篇章。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2日07 版)
干工作要善于抓重点
古人云: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意思是拿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千万个网眼就自然张开了;拎起皮衣的领子一抖,所有的毛自然就整顺了。比喻做事应该提纲挈领,善于抓住重点,从根本的、关键的环节上着手。抓重点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他强调,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许多领导干部成天忙于迎来送往,忙于开会赶场,忙于日常事务,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都要管,可谓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结果却是看上去很忙,但实际成效并不明显。为何?就是因为这些领导干部没有抓住工作重点,才陷入了疲于奔命、事倍功半的怪圈之中。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才能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牢牢掌握住驾驭全局的主动权呢?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要善于抓重点,只要提纲挈领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工作局面就会纲举目张,一切就会顺风顺水。
实际上,抓重点正是领导干部的“天职”,是否善于抓重点则是衡量领导干部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肩负一个地方或部门发展任务的领导干部来说,眼睛不能总盯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必须抓大放小、统揽全局。如果能够在全盘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工作重点,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理念,更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古人打仗,知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农民耕田,懂得“牵牛要牵牛鼻子”;围棋博弈,明白“一步妙招,满盘皆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毛主席领导群众闹革命、打天下,抓住武装斗争这个关键;邓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问题有大小,矛盾有主次,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抓住改革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工作方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善于统筹抓关键,勤于计划抓重点,从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抓住要害,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依次排队,有先有后、有重有轻、有急有缓,不颠倒工作主次,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做到忙碌而不盲目,实干、巧干而不乱干、蛮干,面面想到而不面面俱到。
当然,抓重点工作并不是否定抓一般工作,只是说不平均用力,不撒“胡椒面”,要合理安排工作主次,善于处理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的平衡协调,使之产生有节奏、有规律的运转,不能单打一、顾此失彼。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都要动,既有高音、低音,又有强音、弱音;既有轻重缓急,又有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弹奏出一曲和谐动听的美妙乐章。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很多工作虽然不是中心,但是却影响牵动中心,如果只抓重点而忽视其他,那么整体工作也是抓不好的。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11月1日08版)
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
《论语·述而》里的一段对话——子路问孔子:“如果统领三军,您愿意用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话大意是,孔子不愿意用那些能空手搏虎但有勇无谋的冒险者,而青睐那些遇事有敬畏之心且善于深谋远虑的将才。诚然,任何一个人,要想真正干出一番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事业,就必须有临事而惧的心态、好谋而成的本领和久久为功的韧劲。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敬畏是一种美德,中国历来强调敬畏。“畏则不敢放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领导干部手握权柄,更应心怀怵惕,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周恩来同志常告诫领导者要始终保持一种“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欠缺,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很好,不能满意”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其实就是领导者的“敬畏”,是一种对历史和人民的敬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邓小平同志也讲,领导干部“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无所忌惮、恣意用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党章党规党纪的敬畏、缺乏对宪法法律法规的敬畏、缺乏对历史和人民的敬畏、缺乏对规律常识的敬畏。
有了临事而惧的心态,还要有好谋而成的本领。《孙子兵法》反复阐明一个道理,就是“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长短经》开篇即讲“好谋无倦”,可见谋略之重要。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的住处由河北城南庄迁到了北边的花山村。有一天,他和身边的警卫员聊“《三国演义》中谁的本事大”,大家把关羽、赵云、吕布、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司马懿等人说了一遍,毛泽东同志对这些历史人物一一做了分析,然后很认真地对大家说:“战争上的事,是要讲谋略的。”这一番分析,大大增长了战士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读历史演义小说中学会为人处世,增长统军作战、处理军政事务的才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广大党员干部在本领上的要求更高。“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谋划能力是核心能力。我们必须反复学思践悟,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聚众智、用众力,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干成的,必须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韧劲。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3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整整60年……这些先贤用自身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后,就要水滴石穿、久久为功。任何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态都要不得,任何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做法也要不得。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11月7日02版)
为了人民是贯穿改革开放的清晰主线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考察调研的第一站是广东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他又来到这里,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回顾40年改革开放壮阔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为了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改革开放的初心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财富竞相涌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它彰显“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的具体化、目标化、实践化,标注着改革开放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到哪里去,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贯穿于改革开放的丰富多彩实践,为了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40年前,人心思稳、人心思进、人心思富,我们党果断顺应人民群众要求,许下改革开放初心,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迈上改革开放伟大征程。40年来,我们党高擎改革开放大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改革开放深深扎根于人民沃土,并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丰富营养和无穷力量。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同志为全面深化改革定下了有温度的基调。推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雄安新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举措,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等改革举措,推开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等改革探索……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一茬接着一茬、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改革开放不断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持续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使我国取得史诗般的进步,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事实雄辩地证明:为了人民是贯穿改革开放的清晰主线。
历史昭示未来,初心照亮征程,人民决定成败。当前,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各种利益诉求相互碰撞,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绝不亚于40年前。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越要坚守为了人民这条主线不动摇、不偏移。改革开放是在人民要求与党的主张相统一基础上的伟大社会革命,需要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只要坚定不移将为了人民这条主线贯穿于改革开放之中,就能始终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就能坚定勇毅地披荆斩棘、闯关夺隘,推动改革开放在更深更广领域不断开拓,使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成为“决胜一招”。
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无论改革开放的领域拓展到哪里,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开放成效的标尺,紧紧依靠人民,虚心听取人民心声诉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就能更深入、更广泛地扎根人民,就能获得人民更坚定的支持、更广泛的参与,从人民中汲取更多智慧、更大力量,从而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通途。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9日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