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教育“一把手”专刊(2018第1期)

来源:湘潭廉政网 发布时间: 2018-01-26

关键在于真抓实干

——狠抓落实系列评论之一

 

关于落实,是把决策变为人们的实践行动、由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程。目标再宏大,蓝图再完美,没有落实一切只能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成就,靠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靠的就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所有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注重抓落实,把抓落实作为领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贯穿始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狠抓落实本领作为党必须增强的八大执政本领之一进行强调,彰显了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

落实贵“真”,崇尚真干、实干。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干的本质是真干、实干,决不能假干、虚干。所谓真干,是指干的态度,真用劲、真出力、真流汗,而非光说不练、假模假式、弄虚作假;所谓实干,主要指干的措施,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脚踏实地,而不能脱离实际、夸夸其谈、咋咋呼呼。与真干相对的是假干,架势摆满,样子做足,就像南郭先生吹竽,涨红着脸、鼓起腮帮子,看似很卖力,实则装腔作势;与实干对应的是虚干,沽名钓誉,高谈阔论,貌似行云流水,高深莫测,实际上虚张声势、中看不中用,一如西晋的王衍,身居高位却不思实务,清谈起来头头是道,外敌一来立马慌了手脚,跑得比谁都快,最终误国误民误己。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动态运动中向前发展。五年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执纪问责,不落实、不抓落实的问题,应该说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在落实上假干、虚干乃至蛮干的问题更多地凸显出来。诸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落实中央精神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诸如“荒山刷绿漆”,“围挡遮危房”,“光树绑纸花”,诸如不切实际的高大全、乱铺摊、瞎拍板,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党的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的“拦路虎”、为民务实好政策的“销蚀剂”,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无数历史教训都警示了这个道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说还有领导干部对此不知不晓,必定令人难以置信。之所以还有人热衷于搞假落实、务虚功,恐怕还是心“贼”作怪。有的政绩观扭曲,只重显绩不重潜绩;有的不愿担当、得过且过,坐等六十混退休;有的工作不上心,对中央精神或依样画瓢、照搬照抄,或囫囵吞枣、盲人摸象。抓好落实,无疑需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诸多障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上述种种,根子上还在于对落实重视不够、办法不多。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完成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尤其离不开真抓落实。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只有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丝不苟落实、无私无畏担当,才能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管党治党建设党新局面。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18年第4期)

 

不仅要想干,还得会干

——狠抓落实系列评论之二

 

“千忙万忙,不抓落实都是瞎忙;千条万条,不去落实都是‘白条’。”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既一针见血地指出只务虚功、实不作为之危害,又直观生动地表达了群众对装腔作势、不抓落实的愤慨之情。狠抓落实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一些党员干部为何不抓落实,或者抓而不实,追根溯源,可以归为政治不过硬、本领不高强。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反面,就是欺上瞒下、敷衍塞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作风体现党性,所以说,不抓落实的根子就是政治上不过硬。抓落实,抓的就是执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让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落地生根。“四个意识”不是抽象的,要看行动,看结果是不是做到了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相当一部分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在这方面都存在问题,比如,鲁炜“对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战略部署搞选择性执行”,曲淑辉“未按照党中央要求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未按照党中央要求聚焦主责主业,长期干预和插手驻在部门下属单位相关工程项目”,等等。如此作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我们党是为人民执政的。怀揣为人民谋福利的赤子之心干事创业,是俯下身子狠抓落实的根本所在。矛盾和问题无所不在,这就决定了抓落实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承受巨大的压力,有时还要背负委屈。这对于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是一个现实的考验。倘若政治上不过硬,没有“人民利益大过天”的政治觉悟,就会在困难面前败下阵来,在矛盾面前逡巡徘徊,在公与私、义与利面前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自身过关、不问百姓满意,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度也就大打折扣。

抓落实要见实效,不仅要“想干”,还得“会干”,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检验。当前,党内外、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改革、稳定、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对领导干部总揽全局、谋划长远、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各项工作更加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采取一般化、大呼隆、粗放型的领导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而现实中不少领导干部由于站位不高、视野不宽、能力不足,虽有贯彻落实的热忱,却生生被卡在“本领关”,找不到落实的切入点、把不准落实的度量衡、想不出落实的精妙招,归根到底,还是在“会干”上出了问题。所以,人们常说“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确有道理。

不抓落实,可谓顽疾中的顽疾。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把住“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这两条脉对症下药。面对“没有压力抓落实”“私心作怪干扰落实”等问题,需要不断给领导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强化担当精神,鼓励和督促他们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始终以饱满热情投身工作。对那些“能力不足”“本领不强”的领导干部,则需要创造机会、建立机制、奖惩并举,促使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特别是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根本之道。如此,才能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18年第4期)

 

把“抓常”和“抓长”结合起来

——狠抓落实系列评论之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纠正“四风”要“抓常”“抓长”,这不仅是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引,也是做好任何工作、落实各项任务的科学方法论。

质量互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无不以量变为肇始,以量的积累引起质变。因之,抓落实必须从日常做起,多行点滴之事、多积尺寸之功,久而久之才能善作善成。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常年带领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在任职过的地方创造了“走到哪里,哪里就大变样”的奇迹。与之相反,有些党员干部缺少这种“抓常”的恒心和韧劲,或者害“急性病”,把本该经常做的事三下五除二应付过去,留下无穷隐患,或者把本该第一时间处理的工作拖着、晾着,问题越垒越多、矛盾越积越复杂,严重的酿成不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抓常,重在日常,贵在经常。十八大以来探索形成并广泛运用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抓常”。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监督管理见诸日常,感觉干部快要触及红线,就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让他感觉刺痛发烧、如芒在背,用“婆婆嘴”“紧箍咒”对抗诱惑的腐蚀、消弭“围猎”的风险,以防患未然、防微杜渐。从2015年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谈话函询95.5万人次,占“四种形态”的46.7%,教育挽救了大批党员干部,是全面从严治党卓著成效中的一大亮点。抓经常,经常抓,才能抓出习惯、抓出效果。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所说,抓落实没有捷径,诀窍就在于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每天盯一遍、时常问一问,严密监控过程、务求取得实效。对每项工作都能如此,怎会落而不实、抓而不紧?

对绝大多数工作而言,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都是奢望,唯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为正道。所谓“抓长”,就是要反复抓、见长效。“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歪风”都曾被认为是难以治愈的“牛皮癣”,十八大以来却被中央八项规定给摁住了。道理并非深不可测,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坚持中深化,深化中发展。扭住具体事不放,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寸不让、半步不退,5年多过去,渐渐深入人心、成风化俗。这给我们抓落实留下深刻启示:坚持,坚持,再坚持,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当前,党中央带领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都是攻坚战、持久战,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坚持不懈、驰而不息,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一切急于求成、浅尝辄止、见好就收、半途而废的念头和行为,都是行不通的。当然,这里要注意处理好“速度”与“韧劲”的关系。一方面,任务艰巨繁重,必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容不得一味等靠、慵懒拖沓、不思进取。另一方面,也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因发展心切违背规律、盲目蛮干、一味超前,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抓落实的过程中,既要有“马上就办”的果敢,也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应当“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根据轻重缓急科学统筹,实事求是地抓好落实。

保持“抓常”的力度,拿出“抓长”的韧劲,锲而不舍、持续努力,才能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