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他山之石

众力并 则万钧不足举也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1-04-30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但是,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务正》。原文为:“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

葛洪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和医药学家,自幼好学。因为家里贫穷,就砍柴卖钱购买纸墨,晚上认真读书学习,有时为了求学询理,哪怕有千里之远,也要跋山涉水,一定要将道理学懂弄通。因此,众人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

钧是我国古代的重量单位,我们常用的成语有“千钧一发”,按照汉代的重量换算,一钧等于三十斤。庶绩,指各种事情,《尚书·尧典》有“庶绩咸熙”一词,是说国家百业兴旺的意思。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大意就是:只要能够汇聚众人的力量,即便重达万钧的东西也不难举起来;善于运用大家的智慧,那么各项事业都不难做好。

公元76年,大汉戊己校尉耿恭,在西域陷入绝境:疏勒城外,匈奴大军压境;疏勒城内,活着的汉朝官兵,不足百人。若不是疏勒城地势高峻,匈奴骑兵无用武之地,这弹丸之城,恐怕早就破了。汉军粮食耗尽,便用水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兽筋皮革。

眼见得攻城无望,匈奴人干脆断了城外的水源,为的是困死汉家将士。很快,疏勒城就被干渴煎熬,耿恭让人打井,打到十五丈,依然不见水。士兵们渴急了,就拿马粪榨汁喝。在众人绝望之际,耿恭亲自上阵,和士兵们一起挖坑运土,挖到十六丈时,深藏不露的地下水,终于喷涌而出。城中传来的欢呼声,让城外的匈奴人既惊讶又感佩,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敬畏。

就是这几十人凭着对大汉朝的坚定信念和团结一致,彼此以诚相待,同生共死,全无二心,在这弹丸之地才能众志成城。

大雪落疏勒,孤军彻夜寒。终于,在最后一刻,他们等来了援军。在一个冰寒入骨的雪夜,他们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我是范羌,朝廷派军队来接耿校尉了!”

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爬上城头,这才看清了火炬映照下久违的面孔——风雪之中,援军旌旗猎猎。最后的守卫者,和涌入城中的战友抱头痛哭!

时人评价这帮汉家将士“节过苏武”,意思是其忠贞的品格,在苏武之上。后人每每读到这段历史,不由得潸然泪下。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

国民党投入如此巨大的力量,却换得完败结局。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战场胜利的天平?

答案也许很多,陈毅曾形象地比喻:“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日后与淮海战役一起名扬四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军民团结、鱼水情深最为生动的写照。

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到了战役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在以前不可想象,有的县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群众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据统计,如果把参与支前的八十八万辆小车全部连在一起,并排排成两列,能从北京连到南京。

聚沙能成塔,集腋可成裘。赢得一切胜利最深厚的伟力根源,就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

从抗洪抢险,到抗击非典,从抗震救灾,到抗击疫情,一次次伟大斗争的伟大胜利告诉我们: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风雨无阻向前进。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征服,没有什么挑战不可战胜。

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众力并举,解决国际问题同样如此。只要各国以诚相待,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的明天必定会越来越美好!(刘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