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他山之石

张澍:救民当如及时雨

来源: 湘潭廉政网 发布时间: 2020-04-17

张澍是乾嘉时期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嘉庆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他曾向同乡挚友、吏部考功司主事潘挹奎说:“自幼负志,耻为文人,思为吏,稍有树立,冀附于古循良后耳。”在短暂的仕宦生涯中,张澍以古代循吏为榜样,清慎持躬,政事甚修,深得百姓怀念。

张澍首仕之地是贵州玉屏县。在他刚上任的那个月里,玉屏整日阴雨绵绵,遭遇水灾,“潕江暴涨,惊涛濆薄,水不入闉者仅尺许”。张澍非常忧虑,常到郊外考察玉屏水患原因,想办法治水以护城。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后,张澍召集县内士绅商议治患的办法。他提出“自北门至馆驿,取江中巨石,砌之为塘,高一丈”,同时掘开河流土石堆积处,以扩充江身,增加江水容量。张澍的建议得到了一致赞同,百姓们以工代赈踊跃参加治患工程。

然而,两个月后,玉屏又发生了旱灾。张澍走出署衙,顶着烈日,深入乡野考察旱情,只见堰塘干涸,河水枯浅,田如龟腹,不禁忧心如焚。在《巡稼诗》中,张澍痛心地写道:“五日不雨,我麦如土。十日不雨,我禾如瘉。”他果断组织百姓开展自救。老百姓利用水车、水桶、盆、碗、杯等工具,通过各种方式引水灌溉,终于得以保住那些已被晒得蔫蔫耷耷的禾苗,才使得玉屏没有发生大灾难。

嘉庆七年秋,张澍从玉屏县调署至贵州遵义县。他在《养素堂文集·纪治盗》中写道:“(遵义)幅员辽阔,统辖十三里,每里十六甲,烟火辐辏,地势险峻,其民桀骜诡谲,染杨酋之余习,而里甲多巨滑。值趁虚日,辄联外来虣客摽掠钱货,以为常。”这就是张澍对遵义的印象。在去遵义的路上,他心里已悄然谋划如何治盗,使遵义百姓安定幸福地生活。

张澍任知县的消息传到遵义后,那些盗贼们一听是在玉屏常思百姓疾苦、不畏上官的张澍来代署遵义知县,便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掠财物,只好待在家里观望。到任后,张澍看到县衙的捕快将盗贼逮捕后,常常“辄毁折肢体”,或者“饮以盐卤”,或者“矐其目”,惩处手段极其残忍。这就使得盗贼认为官府的惩罚手段已经用完,官员和衙役也认为所有惩治手段对盗贼不起一点作用,便不再继续追捕,进而造成盗贼日益猖狂。

张澍经过细心观察和一番深思熟虑后,认为惩治盗贼“以虚不以实”,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召集里甲开会,整顿违法不义者。会上,张澍“迅以素鸱义者斥之,选立愿悫严喻之”,并禁止里甲们平日里饮酒赌博。

二是对三类人“罪无赦”。张澍告诫里甲要组织力量“谨守堡寨”,对“有容留匪类者”“有警而不协力擒者”和“有被盗而匿不报者”三类人要定罪,且“罪无赦”。

三是实施里甲赔偿政策。张澍认为盗贼常来偷盗百姓财物,主要是里甲没有尽职尽责,应该要由里甲加倍赔偿百姓的损失。

四是在“村镇、关津、通衢、僻路,布令以威刑惧之”,张澍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对盗贼起到震慑作用。

五是加强对盗贼行迹的侦查。张澍不用惯常搜捕的方法而采用侦探的方法,“非不用捕也,盖捕而疏,侦则密”。他又担心衙役与盗贼串通一气,则选择衙役中较诚实、熟悉情况的衙役进行察视,这样,耳目既广,又不动声色。在赶集的日子,县衙的捕快们“微服往察之,伏壮士于侧”,就近若有抢掠者,“即擒之,罔不获。役有不用命及贿脱贼者,痛惩之,责令倍尝”。

六是赏罚分明,对尽心竭力奋勇捕贼的衙役进行重赏。

这些措施实施后,不出数月,“其渠贼吴赖头、赛曹操、把地王等,已次就擒”,一些小毛贼整日也是诚惶诚恐,遂逃散到邻近的桐梓、正安、绥阳等县。遵义县城又恢复了往日的治平局面,百姓安居乐业。

道光八年春,张澍任江西建昌府泸溪县令。彼时恰逢江西大旱,各州县中泸溪受灾最为严重。秋收后,为减轻对百姓征收的漕米,张澍赶赴南昌,与总督商量希望能减少百姓的赋税。到南昌后,张澍每天奔走于总督府及各衙门。直到次年农历二月,张澍才从南昌返回泸溪,但未能为老百姓减少赋税,心中整日郁郁寡欢。不久,张澍以疾告归,结束了仕宦生涯。(柴多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