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回头看”手记】第1期
脱贫路上的赤子之心
10月23日,根据市纪委监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到湘潭县谭家山镇紫竹村开展入村督查“回头看”,与支村两委班子召开1次座谈会,走访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听取10多名村民意见,实地查看2处现场,一天下来,心中颇有些感触。
感触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天清晨,我们开车沿着省道S329缓缓驶入紫竹村,村道两旁密集的商铺大多已关门,山间一排排沾满黑灰的红砖建筑物也爬满了蜘蛛网,只有矿道附近堆放的下井车依稀见证着“湘中煤都”“湘中黑珍珠”的昔日辉煌。
我们首先来到紫竹村村委会。这次入村督查,首个政治任务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每个村级党组织。我与在家的支村两委班子和驻村扶贫干部们一起学习并认真讨论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大家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有共鸣。
村主任唐谷云介绍说,紫竹村是谭家山镇有名的矿区村,大小煤矿星罗密布,曾靠煤矿开采富极一时。2015年后,煤矿彻底关停,给紫竹村带来的不仅仅是失业人口激增、经济收入直线下降,环境破坏的“疮疤"更是日益凸显,农耕用地严重受损,水系资源破坏、地基沉陷等引发饮水、住房安全问题。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127人,截止当日,仍有未脱贫16户31人,其中缘由与环境破坏后致富后劲不足不无关系。
“我们痛定思痛,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与矿区生态修复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可持续发展方式。现在村里在上面的大力支持下,正在进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生态补水及水利水系恢复等工程。”唐谷云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驻紫竹村扶贫工作队长陈先志的带领下,我到了一处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只见几台大型挖机正在对一矿井口附近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弃矿的残垣断壁瞬间推倒,挖机随即将渣土送往低洼和塌陷处进行填埋和平整。陈队长指着不远处一片绿色的苗木林对我说,那里之前也是矿区,现在经过平整修复,已全部种上了茶籽树苗木。今年村里还新上了个百里醇油茶科技的扶贫项目,从年底开始能连续5年给村里贫困户每人每年200元的收益。
看完了这处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我们继续向前走,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红薯地,浓绿而润泽的红薯叶在阳光下散发着蓬勃生机。
在一块刚被挖掘过的红薯地里,我拾起一只被漏捡的红薯,立即被它独特的外观吸引了。这个红薯果实不大,表皮是均匀的紫红色,掰开后可发现,黄白色的果肉中心是紫红色圆点,有点像冰淇淋。陈队长介绍,这种红薯品种名为“一点红”,是今年根据村里的土质条件引进种植的新品种,它营养价值高,在粤湾地区很受欢迎。今年紫竹村香香农场红薯产业帮扶种植项目与贫困户签定家庭种植协议,在村里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亩,现在红薯马上就到收获季节了,预计马上可为每户贫困户增收800元。谈到这里,他满是自豪。
紫竹村支村两委干部与驻村帮扶队恢复绿水青山、再造金山银山的那股信心与干劲,深深感染了我,我觉得这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最生动的实践。的确,紫竹村只有把脱贫攻坚与生态修复相融合,逐步提升造血功能,才能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感触二:精准扶贫还需精准监督护航
入村督查“回头看”是带着任务下来的,需要检查上次入村督查发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群众满不满意。针对上次督查中村民普遍反映的饮水安全与困难问题,我随机选择了几户回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唐光纪的家,是一栋砖混结构的小平房,带个水泥坪小院子,面积不大,但整洁明亮。刚走进他家的院子,我就发现了两个亮点:一个是屋顶的瓦是新盖的,另一个是屋前新装了自来水龙头。我打开水龙头,便哗啦啦流出来干干净净的自来水。
唐光纪的儿子唐雪枫出来跟我们打招呼。憨憨瘦瘦的他,有点拘谨。他搬来凳子给我们坐,并说他父亲很快会回。来的路上,陈队长已向我简单介绍了他家的情况:唐光纪与老婆都有70多岁了,身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常年需服药。独子唐雪枫有轻度的弱智,但还有劳动能力,一直在周边打零工。儿媳生下孙子不久就离家出走了,现在儿子、孙子和他们老两口一起生活。
不一会儿,唐光纪从外面回来了。听说了我们的来意后,他主动邀我查看他家的自来水、屋顶等设施,告诉我们饮水、住房问题都解决好了,这自来水是从镇上引过来的,水质很好,还拿出红本本和我们一笔笔算起细帐。他信心满满地说,自己老两口都有低保,儿子今年打零工有22000元左右的收入,孙子享受的助学政策都到位了,村里还有产业扶贫分红等,脱贫有保障。我们问他是否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老人家动情地说:“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我们这样的户子,要不是共产党和你们这些干部,要不是政策好,怎么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从他的言语之间,我能感受到他对党和政府满满的感恩之情。
接下来我又走访了刘正安、唐甜等3户贫困户,并与附近的群众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矿区影响下的饮水安全、住房安全等情况,仔细询问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微腐败”的问题。大家对上次督查反映问题整改结果都很满意,也没有新的诉求,还纷纷称赞扶贫工作和扶贫干部。听到大家肯定的评价、满意的称赞,我心中很是宽慰,也有一些成就感。
今年5月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监督力量下沉,通过“一人一村、吃住在村、四不两直、走村入户”,在扶贫一线与贫困户直接沟通交流,把扶贫领域的“小问题”一个个精准挖出来,及时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大批困难与问题。入村督查的精准监督方式,为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纪律保障。
感触三: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大的褒奖
这天我们走访的最后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杨淑元家。杨娭毑68岁了,几年前,老伴和独女相继患癌症去世,目前独居,因腰部曾受伤,行动稍有不便。她住的楼房是女儿在世时为她修建的,外表颇为精致,房内却因疏于打理而稍显凌乱。
看到陈队长,杨娭毑像个孩子似的,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啊呀,你看看你,这么忙,又来看我了!”在与我交流的过程中,老人眼中始终含着笑意。她说扶贫干部就是她世上的亲人,在她最困难的这段时间,是扶贫干部常常来陪伴他、开导她,通过各种政策让她衣食无忧。杨娭毑朴实的语言、真诚的感恩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滴水映照太阳的光亮,每张贫困户笑脸的背后是一道难题的解决,一个心愿的实现,一段变化的见证。扶贫的帐再怎么算,都抵不过群众的认账。我很有幸通过入村督查能见证、参与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定以最灿烂的笑容回报党和政府。(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 胡劲)